近年來所有物品的通脹,價格一路飆升,中國書畫及印章收藏行情也一樣。構成中國書畫藝術重要部分的印章在大家四處搜索新收藏品種的情況下,有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印章收藏。一部分人看中的卻是名家印章的投資價值,其中一部分人是死心塌地在刻圖章,兩股力量扭在一起,推動了中國特有的篆刻藝術昂首步入新時期以來至好的年份。特別是去年秋拍,印章收藏居然在全國范圍內逆勢而上,印章漲幅超過瓷雜件及書畫。
藝術與收藏是一對雙胞胎,民國時期印章收藏之風也盛極一時,印壇大家輩出,名家每創作一方印,都會被收藏家追尋關注,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三百年來流傳稀少,今天都成了拍賣會上的亮點,吸引各路藏家爭搶。1995年的10月,榮寶齋秋拍率先推出“印章文玩”專場,192件標的計417方印章大多出自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方節庵后人,至后以78%的成交率,成交金額436萬元獲得成功。
其中一方“趙之謙自用印”以14.3萬元落槌,創下中國有史以來印章交易的天價。不過必須說明的是,當時的買盤主要還是來自日本、香港等境外行家,中國內地的收藏家還沒有這個實力。在此后數年內,印章行情一直波瀾不驚,拍賣市場難得見到幾方印章,成交價也不高,多在幾千元之間。2003年春拍,崇源推出“吳昌碩、齊白石詩書畫印流派”專場,同年秋拍,嘉德設“藝跡軒藏明清印章”專場,共推出文彭、歸昌世、林皋、汪關、鄧石如等明清名家印章73方,成交價至高的是文彭篆刻“時還讀我書”青田印,出自王世襄珍藏,以22萬元成交。
2004年7月,上海朵云軒集中推出齊白石刻印50方,100%成交,是當時拍場上推出齊白石篆刻數量至多、成交金額至高的一次。平均每方成交價才9萬元,至高成交價為“齊白石刻白壽山獅鈕對章”以26.95萬元成交。吳昌碩的篆刻作品一直為市場看好,1999年嘉德拍賣會上就以18.7萬元成交了一方吳昌碩刻的田黃印章。2004年同樣是嘉德拍賣會上,吳昌碩刻的兩方印章“來修齋”和“滋園”,印材分別為田黃和白芙蓉,拍到93.5萬元。
2006年11月,北京匡時精心推出“中國歷代璽印”專場,拍品從秦漢宋元到清代民國印章,共96件,時間跨度逾2000年,成交金額265萬元,成交率高達100%。在杭州孤山上的西泠印社創建于1904年,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歷史至悠久、影響至深遠的學術團體,印章界素有“天下誠印社”的美譽,以此命名的拍賣公司自然以名家印章為拳頭品種。2007年,規模至大的印章專場“犀象印翠近現代名家篆刻”在杭州開槌,近千方象牙印章成交率高達98.7%。一方由方介堪為張大千所刻的“瀟湘畫樓”象牙章,從16萬元起拍,經激烈競拍后以99萬元創下了單方名家篆刻拍賣的至高記錄。
吳昌碩的“人生只合駐湖州”象牙閑章,拍出78.1萬元。王福庵的“嘉業堂”等四方象牙藏書章以35.2萬元成交。一方孫中山自用印,也以高出估價近6倍的14.3萬元成交。張石銘的33方犀角藏書印,成交價為137萬元,成為全場標王。西泠印社舉槌成功,極大地鼓舞了藝術市場,國內的主流拍賣公司開始把目光鎖定印章。由于名家篆刻印章存世量稀少,征集不易,鑒定困難,有些公司就另辟蹊徑,向“當代名家篆刻”、“名貴印石”方面進行拓展外延。
2007年3月,北京長風首場拍賣會主打“中國當代篆刻”,上拍142件作品,結果全部成交。同年10月,福建省民間藝術館憑借得天獨厚的壽山石資源,推出“壽山石雕海外回流”專場,成交價超過1400萬元。這一場的轟動效應,直接引發了一輪從壽山石到“四大國石”的收藏熱情,行情直線上升。此后,北京翰海、嘉德、相繼亮出“國石國藝”專題拍賣,并大獲成功。目前,國內已形成了以上海朵云軒、杭州西泠印社、北京嘉德及福建省民間藝術館為龍頭的印章及印材交易大盤子。
印章拍賣行情的火爆,直接推動了印材的升勢,像田黃、雞血、芙蓉、荔枝洞等名貴印石一露面即遭到爭搶,昌化雞血、青田中的燈光凍、封門青、以及“年少”的巴林石,其價格在短短數年內翻了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城隍廟藏寶樓二樓福建人、浙江人的攤頭上,印材幾乎每個星期在漲。連賣黃金首飾的城隍珠寶等老字號,也辟出了國石專廳,那里的東西也看不懂啦,比已經漲得昏天黑地的翡翠、白玉都離譜。前不久北京保利拍賣行來滬推介,專設國石專場,其中幾方比較上眼的壽山石印材居然開出兩百多萬的起拍價,我反復數零才確定無誤,那個價比田黃都貴多啦。
在中國篆刻文化價值提升、市場行情大幅飆升的形勢下,中國當代篆刻家的作品也一路走高,這匹“白馬”終于奮蹄疾行。上海收藏界不少人收集當代名家印章,下手兇狠,圍繞《心經》、《論語》、《朱氏家訓》等傳統題材集合成套,甚至邀集幾十位西泠印社社員聯袂創作。有心機的收藏者還像舊社會的包打聽一樣,時時偵探書畫圈的消息,一旦有某名家故世,就與家屬聯系,將故人的文房用品悉數收購,前不久就有一個收藏者經家屬之手將某書法家的全部印章買下。多元化的需求,就使中國印章超越以前個人自用印、閑章等單薄概念了。
在此大環境下,今年7月上旬,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順應形勢將推出當代海派名家印章專場。而且據策劃這場“歷史性”主題專場的袁慧敏透露,起拍價定得比較低,一方面為的是吸引印章愛好者參與,另一方面讓名家名作接受市場檢驗。他還說:“這些年來,海派書畫的價值已初步得到收藏界認可,唯有當代名家印章,與北方篆刻界的作品相比還處于被嚴重低估的程度,而北方篆刻界的作品是不能望海上名家之項背的。這場“處子秀”拍賣的三個關鍵詞里,“當代”、“海派”無須多解釋,唯有“名家”一說,有個嚴格界定,設置的至低門檻為西泠印社社員。海歸派“四大天王”為吳子建、陸康、陳茗屋、徐云叔,中青年實力派方陣緊追其后,揚塵舞蹈,領軍“三巨頭”是韓天衡、劉一聞、童衍方。高式熊、江成之已登耄耋,至少者才及而立。30位篆刻家共80件拍品,全部向社會征集而來,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堪稱上海篆刻界一次大檢閱。來源盛世收藏,由廣州刻章誠印品牌的廣州刻章公司整理。
|